【稿源: 合肥日報】 【日期: 2021-03-18 】 【瀏覽次數(shù):】 【打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要“樹立正確黨史觀”,。正確黨史觀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學習黨史所形成的基本原則、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毛澤東同志在領導和參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十分注重研究學習黨的歷史,而且還就研究學習黨史的意義,、黨史的研究對象和分期,、研究學習黨史的理論和方法等問題做過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tǒng)形成了自己的黨史觀,,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
毛澤東同志十分擅長運用黨史研究的豐碩成果來指導革命和建設實踐,。首先,,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黨史是制定新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前提,“什么事都需要經(jīng)驗,,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經(jīng)驗之總結,。”也就是說,,只有科學梳理與系統(tǒng)總結我們黨在過去歷史征程中的成功經(jīng)驗與失敗教訓,,才能為制定新的路線方針策略提供強有力的實踐依據(jù)。比如,,“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團結—批評—團結”方針的提出與推廣運用等都充分彰顯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黨史研究成果的熟練運用。其次,,毛澤東同志認為摸清中國的具體實際對于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并且只有研究黨史才能真正把握中國的實際情況。1962年毛澤東同志指出:“在抗日戰(zhàn)爭前夜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jīng)驗的總結?!比綦x開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就難以創(chuàng)造出合乎革命和建設實際的思想理論成果。再次,,毛澤東同志十分注重并且善于運用黨史對全黨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中指出:“根據(j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經(jīng)驗和當前的新鮮經(jīng)驗傳達到全黨,,使黨鐵一樣地鞏固起來,,而避免歷史上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1945年4月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毛澤東同志又進一步指出:“三次革命的經(jīng)驗,,尤其是抗日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yè)化和農(nóng)業(yè)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ǘ?/p>
毛澤東同志除了一貫強調(diào)加強黨史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之外,,還身體力行地帶頭研究學習黨史,進而推動研究學習黨史在全黨蔚然成風,。首先,,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黨史必須明確研究對象,指出:“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fā)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jié),,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由此可見,,毛澤東同志認為進行黨史研究必須把重心放在中國,,而不是“言必稱希臘”。重點研究黨的歷史全過程,,至少包括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史,、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歷史、黨同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中逐步成長和發(fā)展的歷史等內(nèi)容,。尤其要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才是反映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與本質的東西所在。其次,,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黨史必須搞清楚黨史分期問題,。1942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把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黨成立到大革命失敗,,第二個階段是十年內(nèi)戰(zhàn)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抗日時期。毛澤東同志還具體分析了三個階段革命所打擊的目標,、革命的任務,、革命的力量、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及我們黨在這三個階段取得的成功經(jīng)驗和獲得的教訓,。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毛澤東同志又明確指出,,我們進入了一個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的新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毛澤東同志認為這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期,,主要任務是在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恢復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上進行工業(yè)化建設和三大改造。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從此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1956年4月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毛澤東同志說:“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再次,,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黨史還必須歷史地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大會議、重要人物,。對于重大事件,,毛澤東同志總是能夠抓住本質,把握相關事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作出科學評價,。比如評價“一二·九”運動,毛澤東同志在《“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的講話中闡述了紅軍長征和“一二·九”運動的密切聯(lián)系,,指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幫助了‘一二·九’運動,,同時‘一二·九’運動也幫助了紅軍,這兩件事的結合,,就幫助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發(fā)動,。”對于重大會議的評價,,毛澤東同志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放在黨的發(fā)展的寬廣視野中來審視,從中總結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認識,。比如對于遵義會議,,毛澤東同志曾指出“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綱領由先生起草,,中央全會的決議也由先生起草,,特別是一九三四年,使我們遭到了很大的損失,。從那之后,,我們就懂得要自己想問題。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么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這次會議批判了教條主義,?!睂τ谥匾宋铮珴蓶|同志認為應該以大局為重,,不要感情用事,,更不能絕對化。比如對于犯過錯誤且給黨和革命事業(yè)帶來嚴重損失的陳獨秀的評價是十分中肯的,。1942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學習組講話時就指出:“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F(xiàn)在還不是我們宣傳陳獨秀歷史的時候,將來我們修中國歷史,,要講一講他的功勞,。”
?。ㄈ?/p>
毛澤東同志不僅深刻闡述了為什么要研究學習黨史以及黨史主要研究學習什么等問題,,而且還清晰指明了研究學習黨史的科學方法。首先,,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學習黨史必須采用“古今中外法”,,強調(diào)研究者不僅要用發(fā)展的觀點考察歷史,還應當把研究對象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nèi),、放到國內(nèi)外大背景下進行分析,不能割裂歷史,,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其次,,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學習黨史還必須善于運用比較研究法。比如1925年針對當時黨內(nèi)存在著的兩種錯誤傾向,,毛澤東同志站在中國革命發(fā)展前途的高度深刻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痹偃?962年毛澤東同志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民主革命時期,,經(jīng)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另外,,毛澤東同志還展開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關系的比較,,以寬廣的國際視野,闡發(fā)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征,,指出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zhàn)和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劃分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時代,。在此之前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屬于舊的世界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范疇,,在此之后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chǎn)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再次,,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學習黨史必須運用好辯證分析法,,反對肯定一切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傾向。例如對于五四運動,,毛澤東同志指出五四運動本身也是有缺點的,,那時的許多領導人,對于現(xiàn)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這種形式地看問題的方法,就影響了整個運動的發(fā)展?!庇秩缪影矔r期毛澤東同志在《學習和時局》中強調(diào):“對于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時期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應作兩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應指出那個時期中央領導機關所采取的政治策略,、軍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都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應指出當時犯錯誤的同志在反對蔣介石,、主張土地革命和紅軍斗爭這些基本問題上面,,和我們之間是沒有爭論的?!?/p>
?。ㄗ髡撸喊不沾髮W紅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崇旺,、吳天江)